2021-09-07 16:27:53
这个问题可以分解为三个问题来回答:什么人适合炒股?高手的定义?适合炒股的人通过多少年能修炼为高手?
一、什么人适合炒股?
举个例子,我国会打乒乓球的人很多,长期坚持练习的人达数百万,但真正能选拔进入省队、国家队,有希望冲击冠军的还是极少数。为什么呢?因为做任何事情,取得成功的都是少数,对成功的竞争要求成功者具备对应的良好素质。炒股成功的关键素质是个人的悟性和思维方式,大多数人可能终其一生也无法适应股市。
低调、平和、孤独的性格特点比较适合炒股。因为炒股这件事,必须要求坚持独立思考。不仅要避免受到外界的打扰,甚至还要防止自己的情绪波动对操作的影响。有的人四肢发达但头脑简单,做事手快于脑,没经过大脑深度思考,连方向都没弄对就急于出手。大脑的选股逻辑都错了,结果当然也不会好。有的人极为聪慧,但又思虑过度导致性格多疑、善变,缺乏耐心和信心,经过深思熟虑买入股票后,还是停不下思考的习惯行为,频繁否定原来的决定,屁股坐不住,大脑指挥双手不停买进卖出,拿不住牛股当然也赚不了大钱。
主力会利用人性本能的贪婪、恐惧等弱点,通过打压吸货、震荡洗盘、拉升吸睛、高位出货的手法,悄然对股民实施了情绪控制。那么情绪控制的目的是什么?最终就是想控制股民的操作行为。
逻辑过程是:控制涨跌就控制了股民情绪,股民情绪又会影响操作行为,大涨勾起的贪婪和打压引起的恐惧总是如影随形,涨跌总是能高效地扰乱股民的心态,让我们的操作行为偏离操作系统,甚至脱离我们的常识认知。大涨之后,受市场情绪感染梦想还会大涨,所以该卖不卖,甚至还追高买入;主力打压大跌之后,恐惧情绪又驱动联想会继续下跌,所以该买不买,甚至还割肉卖出。
所以,股市的成功者必须能抗住股价的震荡,经受住主力对情绪的折磨。这就要求股民要具备信心、耐心和稳定的情绪。
二、介绍一下我对高手的定义
即使炒股高手的认知水平也存在层次差距。通过炒股赚钱的投资者比例,大概占投资者总数不到两成,所以在A股能够最终盈利的投资者,基本可以称为老手或高手。但这群人也分为几个等级:
1、炒股老手(准高手):总体能盈利,但选股不够精准,不知道股票为什么涨,可能在股票调整期买进股票,要忍受漫长的下跌、震荡带来的账面损失,后只能靠策略对冲下跌风险。资金曲线上表现为总体能盈利,但回撤大,收益波动明显。这类人以老股民居多,水平接近于一般高手,姑且称之为准高手吧。
2、炒股高手:选股比较精准,买入股票后很快能上涨,但常常拿不住牛股。这类人虽然算是聪慧,但又思虑过度导致性格多疑、善变,经过深思熟虑买入股票后,还是停不下思考的习惯行为,频繁否定原来的决定,屁股坐不住,大脑指挥双手不停买进卖出,拿不住牛股当然也赚不了大钱。选股需要聪明的选择,而持股只需要傻傻的等待。选股靠大脑,持股靠屁股。选股需要思考抉择,持股需要无脑坚持
3、顶级高手:选股精准,买入后不久股票就好上涨,对牛股不仅能重仓买入,而且能一直持有到高位才抛出。买入心仪的股票后,大脑就要学会放权,做到激流勇退,剩下的最漫长的过程就是持股等待,这个看似最容易实则最艰巨的任务,就只能交给屁股了。巴菲特等大佬都说给他们带来最大利润的投资行为不是选股的英明行为,而是坐着不动带来的。所以,持股阶段要拒绝多疑、善变的大脑的瞎指挥。
三、(适合炒股的人)通过多少年可以修炼为高手?
这个问题因人、因时、因机缘各不相同,以我自己的炒股经历为例谈谈看法。虽然我还远远谈不上高手,但作为一名持续盈利的老手,还是有些发言材料可供参考的。
我96年开始炒股,当时刚参加工作不久,月收入大概500元左右,年轻人爱玩,每月社交聚会花费也不少,所以都存不下钱。起初股市投入了2000元,还是跟家里拿的。后来随着时间的拉长,陆续向股市里又投入了二十多万,具体也说不清楚本金的准确金额。2010年以后没再增加本金,主要是加强本金和利润的投资管理,股市深度熊市底部区间全仓股票,牛市获利可观时,退出股市进入楼市。因为前后经历了几翻卖股买房、卖房炒股的过程,也因为佣金的问题开了几家券商账户,所以具体的成本、收益也不好精确计算,反正炒股带来的收益远超上班的工资收入了,但离头条所说的财务自由还远,没有吹牛介绍经验的资格,就当自说自话谈一下我的炒股经历。
我形成基本有效的股市投资策略,大概用了10年,形成较有效的操作系统用了20年,形成自动选股和较全面的操作系统用了25年,到今天仍然处于不断摸索、完善系统的过程中。
现在的年轻股民朋友是非常幸运的,有智能手机可以随时查阅资料、行情,利用智能手机、电脑也可以方便地进行交易、统计、分析、总结。如果善于熟练运用这些现代科技,必然会大幅度缩短成为高手的时间周期,对于较高天赋的股民,最短5年就可实现股市的高手梦想。
股民朋友,你希望何时实现在股市点石成金的梦想呢?
“汝裹财经网”的新闻页面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自媒体人、第三方机构发布或转载。如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我们联系删除或处理,客服邮箱,稿件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