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22 10:11:14
大家首先心理要有一个概念,你手中的钞票和你想购买的物品不是必然等价的关系,准确的说是一种信任关系,只有当人们相信纸币和物品之间有稳定的比价关系,别人才愿意把物品换成纸币,所以纸币又叫“法定货币”、“国家强制货币”,国家通过强制的手段来向纸币灌输信用,来保证货币的正常流通使用。
通常来说社会总体发行的纸币和社会流通的货物之间有一个稳定的关系,正常情况是国家每印出一元钞票就要对应社会有一元等量价值流通的货物,少印则一定会出现通货紧缩,多印则一定会出现通货膨胀。
现代经济学流行的做法是适当多印一点钞票,以达到轻微的通货膨胀,刺激经济快速的发展,这观点说的冠冕堂皇,实际不过是人类本性趋利避害,更愿意享受快乐的心理作祟,今天多印一点,明天多印一点,月月累计,年年累计,通货膨胀就不可小觑了,在经济飞速发展的情况下,或许新创造劳动价值的商品能够将将跟得上多印出来的钞票数量,稍微经济放缓,必然会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
前面说过,纸币和物品之间的比价只是一种脆弱的信任关系,纸币发行的过多,必然使得纸币供过于求,纸币价值严重缩水,物品价格持续上涨,毕竟纸没有任何价值,通胀反应的速度还是很快的。需要指明的一点,多印出来的钞票只有很少的部分会流到普通打工者的手里,毕竟普通人主要的收入来源——工资的涨幅和涨薪的速度是远远跟不上印钱的速度的。
那印出的钱去哪了?通胀会在那些生活必需品、硬通保值品上快速的得到体现,比如粮食,比如房价,比如珠宝,前者是每个老百姓每天不可或缺的商品,后者是稀缺不可再生的商品,这些东西你一个普通老百姓手里有多少?你又能买多少?你手里这些东西越多,你越能够享受通胀带来的好处,相反,你手里这些东西越少,那你越要背负通胀带来的恶果,当通胀最后无法持续时就会最后崩溃掉,通胀最终受益的是那些“资产者”,而买单的确是大多数“无产者”。大多数人的财富就这样在不经意间就转移到了少数人的手里,真是好手段,呵呵
但凭什么社会财富的创造者却成为最后买单的!凭什么有人打着冠冕堂皇的旗号去掠夺普通劳动者的财富!
“汝裹财经网”的新闻页面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自媒体人、第三方机构发布或转载。如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我们联系删除或处理,客服邮箱,稿件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