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18 13:53:27
职称制度。
职称制度,是国家对于专业技术人才的一种评价体系。职称本意指的是职务名称,原先指的是具体的岗位。一般分为员级、初级、中级、副高级、正高级五大级别。
可是后来,职称制度逐渐成为学术评价水平的一种标准,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知识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达到了有关的学术层次。
由于职称制度的数量限制,一般来说,副高级及以上职称数量不能超过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的15%~20%,而岗位占满以后,只有退岗位空缺才能有新的晋升机会。这样即使有相应的学术水平,也只能高职低聘。只要聘不上相应的工作岗位,相应的工资待遇就无法兑现。
在事业单位,尤其是学校,大家的学术水平通过教学展现出来,这种情况下就会出现学术水平一样,工作量一样,但是没有聘上相应岗位导致待遇不平衡的情况。因此,也就出现了职称制度在1986年设置初期,对于提升教学的积极性、打破大锅饭制度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现在相应的缺点却越来越明显。国家也在不断完善有关的职称制度,比如说不断提升高级教师的数量、比例。
事业单位的基本工资表
事业单位的基本工资表设置,是充分考虑到了大家的职业生涯发展。基本工资表主要包括两部分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
岗位工资,是根据职称级别聘任的相应岗位兑现有关工资。正高级教师可以聘为1~4级岗位,副高级是5~7级岗位,中级是8~10级岗位,初级和员级对应11~13级。只要岗位提升,工资待遇就能够提升。
薪级工资类似于工龄工资,只要每年考核合格,薪级就能正常晋升一级。工资就有几十到上百元的提升。
除了基本工资以外,事业单位还会享受津贴补贴、绩效工资、改革性津补贴、以及奖金奖励待遇。这些待遇全国并不是统一的,各个地方差距较大。
基本工资表,国家一般每两年调整一次,同时提升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的标准,一般至少会提升10%~15%以上,主要还是参考了整个社会的平均工资水平。
因此,走职称制度提升工资有助于选拔人才,但是如果有岗位数量限制,也不利于人才的积极性的发挥。按部就班的提升薪级工资,不免有平均主义大锅饭想法,人们的工作积极性一样得不到发挥。其实都是各有利弊的。相信国家总会有大智慧,调整和完善职称制度,更好的发挥大家工作的积极性
“汝裹财经网”的新闻页面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自媒体人、第三方机构发布或转载。如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我们联系删除或处理,客服邮箱,稿件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