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时间倒流,我愿意过现在的日子,而不是三十年前。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很多人幻想三十年前的生活更加朴素单纯,食物更加天然环保无公害,人们淳朴单纯,贫富差距没那么大,这才有了回到从前的想法。不能说错,只不过这些人都太过片面了,太想当然了。
三十前的生活,本人经历过,在这里简单描述一番。
当时的身处的北方农村非常贫穷,房子都很低矮,土坯房占了多数,一两千元就能盖起来一间新房。村民们普遍贫穷,万元户还很稀罕,也没有进城打工的机会,生活勉强温饱,大米都很少能吃到,白面也不是每天吃,还要经常吃玉米面饼子。
三十年前的物价低,但是人们手里没钱,肉很少吃,衣服过年的时候才会买一两件新的,平时穿的衣服上还有补丁。当时的交通很不方便,去趟省城就会觉得很遥远,乡村土路在雨后更是一片泥泞,没有高铁,没有公交车,路上花费的时间是如今的几倍。
记得那会全村只有两台15寸电视,是村里的公有财产,每天晚上播放节目,上百村民围观,就跟在露天场所看电影一样。再后来有邻居家里买了台彩电,左邻右舍到晚上都会过去看,可见当时的娱乐多么匮乏。
三十年前,村子里没有电话,没有手机,没有电脑,没有网络,甚至电力供应都不稳定,很多时候都要点着煤油灯和蜡烛,记忆中最长的停电时间有几个月。
当年种地是非常辛苦的,没有今天这些机械,几乎都是靠人力。收割小麦是最累的,下拔下地头的麦子,留出一分多地的空间,用碾子碾平,作为脱粒的场所。接下来就要用镰刀收割小麦,再用小推车推到地头,用原始的脱粒机脱粒。那种脱粒机傻大笨粗,可以用电力和拖拉机带动,还要人不停往里塞小麦。仅仅收割小麦,农村就要忙碌半个多月,晚上也要忙到很晚,非常不容易。
如果生病了,多数人都会选择在村里的赤脚医生那里看病,多数时候开点药,重的话打一个腚针,几毛钱就行,多的话也不过一两元钱。医疗条件落后,在县城的医院做阑尾炎手术都已经算是大手术了,哪像今天动不动就要做个心脏支架什么的。
当时的邻里关系确实很亲近,人们思想也比较单纯,但是同样存在矛盾,每个村庄都会有几个喜欢骂街的人。
再看当时的城市,月收入不过一两百元,比农村也好不到哪里去,物资匮乏,赚钱不易。
这样的生活,你真的喜欢吗?
“汝裹财经网”的新闻页面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自媒体人、第三方机构发布或转载。如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我们联系删除或处理,客服邮箱,稿件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