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事,无非一个不患寡而患不均,任何事一定是得利多人满意度高,得利少的人不满意的更多。
退休工资十六连涨,看起来很是振奋人心,但是有的人十六年后每月一百多元,有的人十六年后两千元,还有人十六年后八千元。拿八千元的当然满意,拿五六千元的人满意度也挺高,但是两千元以下的满意不满意,恐怕就不一定了。
有人喜欢信口雌黄,拿交的多拿的多来说事,那么现在一个月五千元以上养老金的人,真正交过社保吗?交又交了几年,交了多少呢?
个人账户空帐问题已经存在多年,已经退休的人实际用的就是现在缴费的人的钱,交的多的人难倒不是国民的税收?真正靠自己和单位交的钱真的够发养老金的?
历史遗留问题导致养老金多轨,差别巨大,而按比例连续上涨更是加大了鸿沟,也成为社保难以稳定运转的根源,节流很难,开源就成为唯一选择。
按照小编的想法,养老金应设定上限,每个地方不得超过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两倍,同时增加医疗保障,尤其是大病医疗。
我国现在还有6亿人月入不过1000元,9.64亿人月入不过2000元,按照平均数乍一看月入5000元以上,实际确实多数人都被平均了,遮盖了多数人收入太低,消费力不足的真相。
养老金,应尽可能多的让国民老有所养,而不是让一小撮人享受生活,并且给子孙更多钱花。
同样是工作,同样是为国家做贡献,缩小收入差距是必然趋势,缩小养老金差距同样如此。银行业每年的盈利过万亿,土地收入动辄五六万亿,国有企业们的利润又有数万亿,那么,能不能拿出一部分来,将养老金覆盖到每一个中国人身上呢?
养老金已经很高的群体,应该停止上涨,或者下降一截,让养老金水平能够满足基本生活,这样也能降低社保基金压力,更好的应对老龄化社会。
有人不满意是对的,毕竟我们有那么多的国有企业,理论上属于每一位国人,但是如何从这些企业中获得收益是需要深刻研究的问题。而不是利税更多只覆盖一小撮人,让我们的国企成了他们的国企。
经济要发展,经济要实现内循环,必须增加国民工资性收入,增加居民福利保障,缩小养老金差距就是必然结果。
已经每月6000元的退休老人,每月增加600元对于经济发展不会有明显好处,对于没有养老金或者每月只有100元出头的农民群体来说,每个月增加600元养老金就会大幅改善他们的生活,拉动当地消费,对经济提振作用立竿见影。
不满足,是人类进步的源泉,养老金,也是同样的道理。
“汝裹财经网”的新闻页面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自媒体人、第三方机构发布或转载。如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我们联系删除或处理,客服邮箱,稿件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