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16 11:21:26
“万元户”是1979年才出现的一种对于农村致富户的称呼。最初来源于人民日报的几篇报道。
1979年2月,人民日报以《靠辛勤劳动过上富裕生活》为题报道了广东省小榄公社(现在的中山市小榄镇)埒西二大队第二生产队社员黄新文,1978年靠参加生产队集体劳动所得和发展以养猪为主的家庭副业,全年总收入达1.07万元,扣除家庭副业的成本,纯收入为5900多元。
1979年11月17日,新华社又以图片报道了山东临清八岔路镇赵汝兰一家植棉纯收入10239元的事情。
1980年4月18日,新华社播发的通讯《雁滩的春天》中提到,1979年末,甘肃兰州雁滩公社社员李德祥从队里分了一万元钱,社员们把他家叫作“万元户”、“村里的高干”。
自此,万元户的叫法才在全国范围内流行起来,成为20世纪80年代最受关注的词汇之一。通过几篇报道我们可以看出,在70年代成为万元户的概率不亚于中双色球大奖的概率。
当然在改革开放以前成为万元户的概率,几乎是零了。毕竟在当时交公粮一斤一毛钱 ,再扣除农业税以后,几乎剩不了几个钱,不搞副业富不了。另外,当时国家职工每月工资也就二三十元的样子。根据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黄安年教授留存的工资表显示,1978年学校财务处给其发放的逐月工资单显示,月工资只有62元(副教授级别);可扣除了家具水电费、暖气费、部门、统筹等费用以后,实发到手51元左右,也就是说年收入只有600元左右。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信息,1978年我国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343元,农村人口只有134元。如果一个家庭成为万元户,至少相当于达到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0~25倍。
拿到今天来说,2020年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是42359元,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16031元。城镇家庭以收入10倍计算,三口之家需要年收入127万元,农村家庭按照四口之家计算,按照同比例计算,需要年收入114万元。
这样的收入水平,在目前的中国仍然属于顶尖,更何况70年代末,本身大家起步几乎相同,社会财富差距不是很大。在当时的情况下,能实现“万元户”的目标,绝对是万中无一了。
“汝裹财经网”的新闻页面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自媒体人、第三方机构发布或转载。如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我们联系删除或处理,客服邮箱,稿件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