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率虽然可以衡量我国人口的变化情况,但其具有明显的“时差效应”,对于生育意愿的反映,完全不如人口总和生育率。
出生率,等于当年出生孩子的数量除以当年的人口规模。2020年我国出生人口数量是1465万人,当年的人口出生率只有10.46‰。这种生育率条件下,人口要想保持这一规模,需要人均寿命达到95.6岁才可以。
2020年,按照公安部发布的《二〇二〇年全国姓名报告》显示,截止到2020年12月31日,2020年出生并已经到公安机关进行户籍登记的新生儿共1003.5万人,比上年减少14.9%。这一数据预示着我国2020年出生人口也不会太乐观。如果按照同比例计算,预计2020年出生人口只有1247万人左右。这种情况,预计2020年我国的人口出生率只有8.8‰左右了。
造成出生人数下降的主要原因,实际上最根本的还是育龄期妇女大幅减少,尤其是20~29岁的育龄期妇女。2020年我国45~49岁年龄段的妇女数量是6020万人,25~29年龄段的女性数量是5082万人,15~19岁的女性数量只有3276万人。简单点说,五年后育龄期妇女数量减少2,744万人,生育旺盛期女性减少约1,806万人。这种情况下,生育率如果能提高上去才奇怪呢。
人口总和生育率,指的是一个妇女在她这一生中生育孩子的平均数量。根据民政部部长李纪恒的文章表示,目前我国人口生育意愿普遍较低,人口总和生育率已经跌破警戒线。人口总和生育率警戒线为1.5。
实际上,在生活中总有一些妇女会由于婚姻问题或者不孕不育没有生育子女,因此,即使每一对夫妇都能生育2个孩子,人口的总和生育率也不会是2。另外,再加上夭折和出生性别比的天然不同,要想维持人口规模需要人口总和生育率达到2.1才可以。
人口总和生育率只有1.5,相当于每一代人的人口数量要减少25%以上(人口出生时,男性的比例就会高于女性)。
所以说,2021年以后的一段很长时间人口,出生率下降将是板上钉钉的事情,甚至我们的人口数量也将在2025年前后到顶。
现在最急迫的任务,实际上是提升人们的生育意愿,提升人口总和生育率。
按照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的建议,应当制订人口长期发展战略,优化生育政策,增强生育政策包容性,提高优生优育服务水平,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提高人口素质。
相信随着国家的各种政策和服务的不断完善,人们的生育意愿会不断改善,人口总和生育率也会有所提升。
“汝裹财经网”的新闻页面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自媒体人、第三方机构发布或转载。如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我们联系删除或处理,客服邮箱,稿件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