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认为物价太高了,这是真实的感受,实际上除了粮食价格上涨幅度较小,以及部分电器工业品价格有所下降,其他商品价格多有不同程度的上涨,其中以房子和猪肉为最。
物价上涨不仅仅是供给需求层面的变化,还跟货币因素息息相关。
当下居民家庭最大的消费支出就是买房,买的早还好,如果是在2020年之后买房,普通家庭凑齐首付就要掏空六个钱包,每个月要还的房贷又要占去家庭近半的收入。
二十年的时间,房价上涨少则十倍,多则二十余倍。深圳一位女士买了套房,然后就忘却了,28年后才想起还有这么一套房,结果呢,28年的时间,周边的房价已经上涨了28倍,很励志的故事,幸亏忘却了,想起的早直接卖掉就不会有今天的传奇故事了。
前两年猪肉十二三元一斤,随着各地关停了很多小型养殖场,又遭遇非洲猪瘟,导致猪肉供应出现严重短缺,猪插上了翅膀,一度涨至三十多元一斤。
我家孩子刚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一个作业本1.2元,到六年级的时候已经3.5元一本了,这都是看得见上涨。
作为网购频率极高的四黄钻买家,明显感觉到2020年的网上商品价格也出现了普遍上涨,不管是衣服、鞋子、还是大米小米等食品。
物价大多上涨,跟天量货币有直接关系。虽然增量11%看着比以往15%20%的时候低不少,但是今天的基数已经远超以往,短短几个月广义货币增量就超过10万亿。货币多了,购买力自然降低,物价就会上涨。
从另一个角度讲,之所以我们感觉到物价涨了,主要原因还是多数人的收入没有跟上货币增速,甚至多年如一日稳如泰山。
在疫情出现后,消费恢复需要时间,相当多的企业和个人收入锐减,对价格自然更加敏感。家庭收入少了,工作又不够稳定,出于风险防范的需求也会适当压缩不必要的开支,挑选性价比更高的商品。
“汝裹财经网”的新闻页面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自媒体人、第三方机构发布或转载。如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我们联系删除或处理,客服邮箱,稿件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