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0-14 19:51:47
甭管是65岁以上还是60岁以上,在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还没有建立起来的时候(差不多在1994年前)就已经参加工作并计算工龄的企业员工都拥有“视同缴费年限”一说。
举个例子,我父亲2015年退休,其中缴费年限为21年,视同缴费年限为20年。传统讲法是计算养老金的工龄为41年,前提条件是我父亲不到20周岁开始参加工作至60岁退休期间一直在单位上班,社保制度建立起来以后每月由个人以及单位按时缴纳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
换言之,即使刚开始工作的20年没有缴纳过社保(国家还没有建立)依然能够被纳入到养老金的计算范围之中。
为什么要出台“视同缴费年限”政策呢?
这就牵涉到养老制度的改变了。社保体系建立起来以后员工每月缴纳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时分成两部分,一是个人工资里扣除由单位代扣代缴,二是单位负责缴纳部分。以上海为例,个人缴纳比例为8%、企业承担部分为16%。
比如,小张每月税前工资为10000元,则自己工资里扣800元缴费入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公司要帮小张再缴费1600元入养老保险统筹账户。
这是在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建立起来之后的情况,之前可不是这样。因为以前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并不是由社保发放的而是由所在单位发放的。
各单位负责在本单位退休者的养老金发放。那么钱哪里来呢?其实本质上也是从员工工作时每月收入扣除一部分积累起来,叫做劳保金。区别员工们现在缴的钱全部给了社保,以前缴的留在单位里。
在养老保险制度建立起来企业把累积下来的劳保金全部给了社保。相当于把1994年前参加工作的企业退休人员每月扣除的部分工资一次性全部交给了社保。员工们都交了钱,自然得把这段时间纳入养老金计算中去,视同缴费年限政策也就出台了。
有的朋友可能会说自己没有视同缴费年限,那是因为你以前的单位没有建立劳保金制度,每个月把工资全额发放给你了。养老保险制度建立以后没有钱交给社保机构,那确实没有办法按照视同缴费年限计算,因为钱已经提前发放给员工了。
“汝裹财经网”的新闻页面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自媒体人、第三方机构发布或转载。如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我们联系删除或处理,客服邮箱,稿件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